本站讯(通讯员 王超)近日,《焦点访谈》栏目“美丽黄河,生态蝶变”为主题,专题报道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并聚焦绥德辛店沟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深入报道了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
记者在辛店沟、韭园沟和裴家峁、桥沟等小流域的监测断面,收集了降雨后的径流水样。数据显示,韭园沟、桥沟和裴家峁三个地点的径流水每方的含沙量分别为1.23、1.24及2.48公斤。相比之下,过去在植被未恢复的情况下,同样的普通降雨会使每方水的含沙量达到几十公斤。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
绥德站原总工程师党维勤介绍,通过几十年的治理,绥德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区域曾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自1952年黄委绥德站成立以来,水保工程师们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的综合施策,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工程师喻权刚介绍,“三道防线”治理模式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该模式成功推广到黄土高原地区的上千万条小流域,显著降低了向黄河的泥沙输送量。对比1977年和2017年两场暴雨的数据,绥德的泥沙输送量从764.2万吨减少到13.4万吨,减少了98%。
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水土保持率也从1990年的41.5%提升至67.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黄河生态环境迎来了显著的改善,生动展示了“美丽黄河,生态蝶变”的奋斗成果。
辛店沟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样板工程,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多项成果,而且在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示范园的带动,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黄委绥德站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模式,为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